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中水回用技术简介

时间:2025-04-16 13:00:39    浏览:170

中水回用(Reclaimed Water Reuse) 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可用于非饮用水用途的水资源再利用技术。它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减少污染排放的重要措施,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工业冷却、景观补水等领域。

根据中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GB/T 18920-2020),中水回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城市杂用水(如绿化、道路冲洗)需满足浊度≤5 NTU、色度≤30度等要求;景观环境用水(如湖泊、喷泉)需控制氮磷含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工业用水(如冷却水、锅炉补水)需根据行业需求调整硬度、氯离子等指标;地下水回灌,需严格处理有机物和病原体,防止地下水污染。

根据原水水质和回用目标,常用工艺组合第一种是以生活污水为源水,基础处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去除悬浮物),二级处理:活性污泥法(A²O、MBR等)→二沉池(降解有机物),深度处理:过滤(砂滤、超滤)→ 消毒(次氯酸钠、紫外线)→回用。第二种是以工业废水为源水,需针对性预处理(如除油、中和、高级氧化)后再进入常规流程。

中水回用的主要应用场景①市政领域:公园绿地灌溉、道路洒扫、消防用水。②工业领域:电厂冷却水、造纸厂工艺用水(可节约30%-50%新鲜水)③生态补水:修复干涸河道或维持景观水体(如济南小清河补水项目)④建筑中水:大型商场、小区利用中水冲厕。

中水回用面临的关键挑战有难降解有机物(如药品残留)、微量污染物(如重金属)的深度去除面临技术瓶颈;膜处理(如RO)能耗高,小型项目经济性不足,成本难以控制;公众对“再生水”有心理排斥,需加强科普;管网建设中需配套双管道系统(饮用水与中水分开),老旧城区改造难度大。

未来发展中,在中水回用方面可以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水质和管网运行实现智慧化管理,运用光伏驱动膜处理技术等低碳工艺实现中水回用,中水回用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需结合技术升级、政策激励和公众参与共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