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介绍——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脱附系统组成
1、技术介绍——预处理系统
根据废气中的颗粒物的类型选择不同的预处理办法,常见的方法有静电吸附、喷淋吸收、干式过滤等方法。
通过废气预处理去除颗粒物、油雾、难脱附的气态污染物,并调节气体温度、湿度、浓度和压力等满足吸附工艺 操作的要求。
废气进入催化燃烧预处理系统的要求:
进入吸附床的废气温度宜控制在 40℃以下。
进入吸附床的易燃、易爆气体浓度应调节至其爆炸极限下限 的 25%以下。
进入吸附装置的废气中颗粒物浓度应低于 5mg/m 3 。
过滤器上装置压降测量计,以便提醒操作人员更换过滤器
盛泽环保催化燃烧预处理
2、技术介绍——吸附系统
有机废气吸附净化流程:废气首先经过干式过滤器去除尘杂,而后均匀地通过活性炭吸附床,废气中的污染 物被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经净化后的气体通过烟囱达标排放。
活性炭脱附再生及催化燃烧流程:当吸附饱和后,通过阀门切换进行再生。热空气送入吸附床,对活性炭进 行加热。活性炭受热解析出较高浓度的有机气体,由脱附循环风机引入催化燃烧床,废气经催化燃烧生成二氧化 碳、水等无害气体和部分热量。热量回用于吸附床内活性炭的解析再生。整套吸附和催化燃烧过程由PLC实现自动 控制。
3.技术介绍——活性炭吸附系统
吸附材料
采用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吸附容量大;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易于再生和活化,且具有较高碘值,较强吸附能力的活性炭对VOC进行吸附。
4、技术介绍——吸附系统
采用 PLC 控制 风机和泵的运 行控制、吸附 和脱附的时间 切换、吸附床 层温度的显示 和超温报警、 冷却系统的起 停等。
采用波纹阻火 器对活性炭箱 进行安全防护, 耐高温性能更 好,不容易变 形和损坏
通过优化结构参数,保证足够的气体流通面积和停留时间
采用颗粒状活性炭时,宜取0.20 m/s~0.60m/s
采用蜂窝状吸附剂时,宜取 0.70 m/s~1.20m/s
5、技术介绍——脱附系统
脱附原理
有机废气通过活性炭吸附饱和后,采用热空气进行脱附再生,脱附后的高浓度废气经催化燃烧排空。催化燃 烧利用热空气或热氮气来脱附产生的高浓度废气,有机废气在贵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于250~400℃之间催化氧化 为CO2和H2O,并释放大量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器对热量进行再利用;
脱附系统:
主要包括催化燃烧装置、换热器、脱附风机、补新风装置、排气装置、阻火阀、管道连接等。
1、采用复合型催化剂,催化剂活性温度,寿命长
2、采用工业微波发生(品牌:微朗科技)替代传统的电加热 技术,从整体上加热催化剂,节省能耗的同时提高VOC废 气分子催化剂活性,从而提升净化效率。并且不直接接触 气体,不易被气体腐蚀
3、采用隔热效果是传统材料2-5倍的气凝胶毡作为炉体保温 材料,热传导率仅为0.038w/m , 保温隔热效果十分显著对催化炉风道进行流体仿真试验,使结构性能在最优状态 下运行,使气流分布均匀,具有足够的气体流通面积和停留时间;
4、脱附系统与吸附系统采用同一自动控 制系统,采用 PLC 进行控制
5、控制内容包括:风机、阀门的开启与 关闭,加热室、热交换室、反应室的 温度控制
6、加热室和反应室内部应设具有自动报 警功能的多点温度检测装置,并与温 度调节装置联锁。
7、排空装置与冲稀阀报警后联动
6、技术介绍——排气系统
排气筒的高度依据GB16297 和行业、地方排放标准的规定计算出的排放速 率确定
排气筒上预留有连续监测装置安装位置。排气筒或烟道应按 GB/T16157 设 置永久性采样孔,必要时可设置测试平台。
如排放有腐蚀性的气体时,排气筒应采用防腐设计。
非防雷保护范围的排气筒,装有设避雷设施。
主风机接入整机PLC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控制
7、技术介绍——安全系统
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及规程中有关防雷、接地安全措施和防范各种事故的保护措施。
活性炭吸附床和催化燃烧装置分别设置泄压装置。
再进行催化燃烧,确保安全运行。活性炭吸附床和催化燃烧装置连接管道中设置 防火阀:当火焰进入阻火器后,被有规则的阻火元件切割成许多细小的火焰流, 由于传热的作用和器壁效应,进入的气体被冷却,使冷却的气体达不到着火温度, 没有着火温度就不能形成燃烧,最终使火焰流猝灭,从而达到阻火目的。
设置稀释阀控制浓度:活性炭脱附出来的高浓度气体在进入催化燃烧前先补充自 然空气降低废气浓度。
设置补冷风机控制温度:当活性炭吸附床内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补冷风机会自 动启动,补充冷风,降低吸附床内温度,确保安全运行。
活性碳吸附箱和催化燃烧装置分别设置超温自动声光报警、断电和补风降温装置。
活性炭吸附箱内设置消防氮气防火装置:当活性炭吸附床内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 氮气阀会自动打开,确保安全。
高温设备及管道采取隔热保温措施。